玛丽 凡 德 伯格经常将自然作为其灵感来源。在中国,她讶异于路边摊及玻璃缸中展示的海鲜鱼类品种之丰富。包括海参,章鱼,水母在内的许多品种,在欧洲海域是极其罕见的。她将自己对这些异域动物与对中国玻璃的兴趣相结合。凡 德 伯格与中国欧洲艺术中心一起访问了厦门馨诺艺术玻璃公司。其产品让她联想起了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后来在对布料市场的参观中,她爱上了美丽而复杂的纺织婚纱布料。将坚硬多彩的玻璃和柔软无形的布料相结合是一个挑战,正如其构造一样。凡 德 伯格想要利用的另一对比在于美丽闪亮的布料与中国社会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廉价塑料制品之间。对她而言,精致与实用但丑陋之间的冲突在当今中国是非常典型的。
“尽管玛丽的雕塑较为实在具体,但她还是被称作概念艺术家。她从未创作过轶事图像——她从一个思想出发,试图制造一个图形将其实现,通常会产生不同层面的意义,这样作品就能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了。她的优势在于她掌握了多种技巧:总有一种材料能够以最有效地方式表达她的思想。因此,她总以其美丽,抒情而戏剧性的艺术作品给我们惊喜。”
荷兰维尔特市美术馆馆长John van Cauteren
梅尔斯 迪斯
“我的多数作品都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文明利用空间和自然资源来构建其栖息地的方式息息相关。在人类独立之梦的衍生品中,在几百年来他们向自然宣称其摇摇欲坠的领地之中,夹杂着美丽和哀愁。我计划将此作为我中国驻馆项目的主题——并且我想要专门与不远的过去作一个联系。然后,从我们离开机场的那刻起,我就被厦门的规模,数量以及充沛的活力所震撼了。我不知道先把目光投向哪儿,但我觉得自己一直被周围的每个人注视。于是我的计划突然变得贫乏,略显刻意。
因此,我需要缩小欲达到的领域。因为语言不通,我决定将自己以及其他人的看,盯,审视作为出发点。在接下来一些日子的清晨,我长途穿行于这个城市,或沿着海滩走。我所拍摄的照片焦点在于观察,周围持续不断的拍照,央视以及这个城市人们审视彼此和自身的不同方式。但我毕生的关注点也潜入了这些图像中。并且,为了增加新的意义层面,我在电脑上操纵了这些结果的一部分。
成果是一个带有五十多幅图像的马赛克。它们既关于厦门,也关于我——也就是说,其中一些是讽刺的构建,一些是极为直接的呈现,其他的只是视觉的双关。由观众来决定意义。我想要以艺术家作品集或书籍的方式出版这一系列的摄影及相关文字简介。
更为轻松甚至带有戏谑的方式在购物袋项目中更为显而易见。在该项目中,我试图将记忆中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图像(它们在六七十年代渗透到西方)与日前中国极为普遍的逍遥自在的消费者心理结合起来。此外,至少对我而言,购物袋含有若干政治内涵。”